福州市景区有哪些景点?
福建的著名古刹有福州西禅寺、泉州开元寺、闽南佛子厦门南普陀,这三座寺院分别位于省会福州、福建最大的城市泉州和福建省会与门户厦门。其中西禅寺是福州最著名的古刹之一,其前身可追溯到五代时期吴越国的造寺运动。该寺山门为清代建筑,大殿建于明代。寺内现存古建筑有天王殿、三圣殿、大雄宝殿等,并有多座石刻、碑铭,此外还有著名的“鸡鸣早课”。西禅寺因西临闽江而得此名。
福州西禅寺 在中国佛教史上,除了南朝时僧肇所著《论佛法不经世文》外,另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文献——《六祖坛经》也是在这里结集的。 相传《坛经》初稿完成后,由慧能弟子法海带回韶州(今广东韶关),后由神会于洛阳弘化传播。后来,惠能的另一位弟子智思又将《坛经》带到福州流传。到了宋代,福州西禅寺住持觉休根据智思传下的手本进行了修订。于是今天在各地流通的《六祖坛经》都是依据觉休的版本,而不是原始的经典文本。
关于这一版本的由来,有一个故事颇堪玩味。据记载,宋仁宗天圣年间,觉休赴广州请藏经。途中路经江西,当地僧人向他出示一种《坛经》抄本,觉休认为有讹误之处便请人抄录了原经文进行校订,发现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差异。觉休将这种原本带回福州,但不久就亡佚了。此后,他依从流传广远的神会版对《坛经》作了注释。
不过,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似乎不高。因为既然最初流传到福州的是一种错误的版本,那么它又怎能流传至广州呢?因此笔者认为《坛经》传入福州的过程当如笔者前面所述,即由神会传入北地,再经过几次南北交流才传到南方。至于觉休对《坛经》所作的注本是独立于《坛经》原文之外,还是参考了某种流行的版本,目前尚不得而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