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能迁都吗?
吉兰最佳答案
先引两句歌词 “我的家乡,在美丽的草原上” “我的心爱,在那遥远的地方” 什么是故乡? 故乡就是生我养我的人居住的地方。
什么是家乡? 家乡是熟悉的地方、亲切的地方。 故乡可能很大,大到可以装下我们的童年和远方;故乡也可以很小,小到一草一木都印在我们的脑海里。 我们为故乡自豪——那里有我们的过去,我们是故乡的未来。 北京属于中国,中国属于人民。 中国不是皇帝的私有财产!
我们爱自己的故乡,但也应该承认他人的美好。如果北京和新疆一样好,或者像西安那样存在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,我们当然会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去支持北京。 但现在的北京确实存在问题:空气污染,交通拥堵,房价太高……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些责任全部推给北京。这是中国的城市,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家园。
我们有义务让北京变得更美,但让一个超大城市瞬间变美的方法只有拆除违章建筑,治理生态环境,提高公共交通质量。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,我相信没有人再提“迁都”的事。但如果只是空喊口号,不拿出实际行动,那“迁都”就真是势在必行。 有人把首都的责任推到政府身上,说政府无能。但其实,政府的每一次行动都在体现着人民的意志。让一个超大型城市一夜之间改变是靠政府的力量,还是靠亿万民众的共同努力? 也许我们都该想想,如果我们自己生活在那个环境里,我们会生活得更好么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,保护环境,绿色出行,节约资源吧。
如果有一天,北京的天空更蓝了,气候变暖的问题解决了,交通也更加便利了,你会觉得这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情。因为人们真的做到了自己从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:改变了世界。 这就是人民的力量。
其实这样的说法一直都存在,而中国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,建都历史长达三千年,在历史上先后有25个都城。据不完全统计,先后有32个王朝建都,还有若干割据政权也曾建都设邑,都城之多,历史之久,堪称世界之最。
古人都城之所以如此之多,其迁徙的背后也蕴藏着必然性的规律:
1、都城人口规模的制约
2、资源及环境约束
3、社会需求及军事压力迁都成为必然
4、迁都是政治和文化上的需要
新中国成立后仅55年,中国人口增加了5.57倍,城市人口增加了9.33倍,北京、上海和广州等一些特大城市人口已接近或超过了其合理规模。
根据人口学“库兹涅茨曲线规律”,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%~70%时,将进入城市化的加速阶段。截止2010年,中国正处于这个阶段的中期,今后20年中国仍然是城市化率快速发展时期。按照近年来人口平均城市化率推算,2030年中国将至少再增加3.46亿城市人口。按照现行城市规模管理规定和等级制度,如此规模的人口将主要被安排在现有特大及以上城市中。如此下去,中国将产生3~4个超大城市,北京、广州和上海等20多个特大城市将成为过密而缺乏弹性和活力的、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“大都市区”。如此发展,将使一些特大及以上城市面临土地、资源、生态环境和就业空间以及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,使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下降,从而陷入“城市病”难以治愈的尴尬,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。
基于上述情况,一些城市规划和经济学者基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和借鉴发达国家、特别是美国等后工业化国家人口和城市疏散的经验,开始探讨疏散城市人口和“城市大搬迁”问题,并形成了一些意见和观点。比如,有的认为,中国应进行“城市大搬迁”,逐步把国内人口和大城市向中、西部地区分散和转移,以此推动城市发展、促进经济增长。有的认为,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动大城市的市府机构向郊区搬迁,由此带动城市人口和功能向外疏散。
而实际上,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,北京作为首都,担负着太多的政治、经贸、文化、信息等众多中心地位。无论从国际影响力还是国内城市影响力都是名列前茅的。想要迁都,需要考虑诸多问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