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的五行属什么?

鞠香波鞠香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运在古代指会车的道路,后引申为气化流行,生生不息的代名词,也指时间的推移变化。它使万事万物得以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,变化无尽。它的本意是会车之道,可延伸为万物流通之道路。古代五行家将自然界中的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物质的特性抽象而来,用以描述事物万象的运动规律,五行不仅有“五材”、“五脏”、“五方”等多种事物和现象从属性质的归类,而且还有相生、相克等说明事物间相互关系的理论。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基本物质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。五者相生相克而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。

由此可知,五行是古代中国人的哲学思维,是哲学化的古代科学技术,是古人对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哲学思考,而不仅仅指五种固定的有形之物,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万物的总体性和结构性把握的认知模式。“五行”一词,最早出现于《尚书》的《甘誓》与《洪范》。《甘誓》中说:“有扈氏威虐,民不宾匿,寇贼奸宄,奸宄并时,回害于厥众,阻兵而抑我众狄,奉天子威命,仗大禹法典,左操黑钺,右秉白旄,以启徂难;遂伐有扈氏。禹乃叙,大禹之过失而训诫之日:‘汝众狄,聿修乃德;茫茫天威,不可遏也。大禹勤哀力尽,无天之命,剿绝有扈,汝可伐之。’”甘誓是大禹讨伐有扈氏时的誓师辞,在誓辞中,大禹指出了有扈氏的危害,并命令士兵,要谨慎努力,遵修其德,服从天威,伐罪吊民,建立功勋。但大禹在讨伐有扈氏时,由于轻敌之故,首战失利,大禹检讨自己的过失,认为有扈氏是“威侮五行,怠弃三正。”

五行不是五件具体的事物,而是具有五个不同功能的部门,如果五行系统紊乱了,则宇宙自然的和谐秩序就被破坏,即所谓五行不顺。三正,就是对三才正道的总称,即所谓德。以上说明当时的所谓五行和后来的五行是不同的。《洪范》中说:“五行,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。”洪范是周武王灭殷以后,到泰山会诸侯,向箕子访求殷代遗老遗训,箕子因陈“洪范九畴”,就是古帝立法行政的九种大法,在九畴中,箕子提出了五行以及五者性质和功能问题。《洪范五行传》说:“水火者,百姓之所饮食也;金木者,百姓之所兴作也;土者,万物之所资生也。”这里说的木金水火土,都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,是“五材”,是五种资源。

“五行”一词最早出现于《尚书》,《尚书》中有关于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之间关系的记载。“五行学说”起源很早,但形成于战国时期。《尚书·洪范》认为五行中的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“次第相生,相胜而已”。“五行学说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思维方法,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思想体系。

《说文解字》解释说:“运,转也,水曰天汉,东陆天行之运也。”徐锴注:“运,亦行也,故以道为名。车之道曰运,人之道日行,行之所至,莫不皆然,故为凡运之偁。”可见,运的本意是指车行之道,是专指车行的主道,与与“迆”相对。引申为天道、人道和物理的运动变化。段玉裁注:“周环曰旋,辗转曰运,引申之,则凡周旋运转皆得曰运。”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